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
来源: | 作者:xsl2002 | 发布时间: 2020-04-30 | 213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第九章 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


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,常缓慢起病,具有思维、情感、行为等多方面障碍,精神活动不协调。通常意识清晰,智能尚好,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。自然病程多迁延,呈反复加重或恶化,多发病于青壮年。

一、临床表现

从精神分裂症不同分型及整个病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看,其表现是差别很大的五维症状:即阳性症状、阴性症状、攻击敌意、认知损害、情感症状。

(一)阳性症状群

1.幻觉: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,有时可以相当顽固,其特点是内容荒谬,脱离现实。最常见的是幻听,主要是言语性幻听。有时声音重复病人的思想,病人想什么幻听就重复什么(思维鸣响)。

2.妄想: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。内容以关系妄想、被害妄想最多见。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发生突然,内容离奇,逻辑荒谬的特点。妄想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。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,对诊断有重要价值。

3.被动体验:精神分裂症的联想过程可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中断(思维中断),或涌现大量的强制性思维(思维云集),有时思维可突然转折。

有的病人坚信自己的内心体验或所想的事已尽人皆知(内心被揭露感)。如果被控制感,强制性思维与假性幻觉,内心被揭露感相结合出现,称康金斯基综合征(精神自动症),对精神分裂症诊断有特殊意义。

4.思维形式障碍  是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,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。

)情感症状群

主要包括病人情感的不协调、情感倒错、矛盾情感、情感平淡或淡漠等。

)行为症状群

1.冲动攻击:行为病人可以在精神病性症状支配下出现反复谩骂、威胁或破坏性行为。

2.紧张综合征:以病人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,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,两者可交替出现,是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典型表现。

3.行为障碍:行为障碍的病人可表现为退缩、无故发笑、独处、发呆或出现冲动行为。

)认知症状群

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。智力的损害;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;注意的损害;运动协调性的损害;言语功能的损害。

、治疗原则

精神分裂症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。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。而健康教育、工疗娱疗、心理社会干预等措施应该贯穿治疗的全过程。

(一)药物治疗

1.一般原则

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,强调早期、足量、足疗程、个体化、最好单一用药的原则。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到有效推荐剂量,维持剂量可酌情减少,通常为巩固治疗期间剂量的1/2~2/3(要个体化)但减药宜慎、宜缓。不能突然停药。

2.选药原则

一般推荐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如利培酮、奥氮平、喹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。

3.药物治疗程序与时间

治疗程序包括急性治疗期(至少6~8周)、巩固治疗期(至少3~6个月)和维持治疗期(1~2年),多次发作维持治疗时间至少5年。

4.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

(1)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

又称经典抗精神病药。①吩噻嗪类:如氯丙嗪、奋乃静等;②丁酰苯类:如氟哌啶醇;③苯甲酰胺类:如舒必利;④硫杂蒽类:如氯普噻吨(泰尔登)、氯哌噻吨(三氟噻吨、氯噻吨)。

禁忌证:为严重的心血管病、肾脏病、肝脏疾病、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、高热、血液病和药物过敏。老人、儿童、孕妇慎用。

主要副作用:为锥体外系副作用,具体表现为类帕金森症、静坐不能、急性肌张力障碍、迟发性运动障碍。

(2)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

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。主要包括利培酮、奥氮平、喹硫平、氯氮平、阿立哌唑、齐拉西酮等。

利培酮的副作用一般较小,但有的患者仍可以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,最突出的锥体外系副作用为静坐不能。因此在使用利培酮时,对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者可用苯海索(安坦)等加以对抗。

奥氮平的副作用主要为少数患者出现外周抗胆碱副作用、嗜睡、体重增加以及一过性的肝酶活性增高等。

氯氮平的副作用为明显的抗胆碱副作用,流涎、嗜睡较为明显,特别应注意的是该药易引起粒细胞的缺乏,故应定期查血象。

(二)电抽搐治疗

对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木僵违拗、频繁自杀、攻击冲动的患者可以单用或合用电抽搐治疗。

(三)心理治疗

1.认知行为治疗(CBT):精神分裂症的CBT就是应用认知治疗的方法和原理,结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疾病特点,在全面分析病例基础上采用认知矫正、行为演练、应对方式训练等方法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、减轻患者的痛苦,减少复发和精神残疾,增进社会功能。

2.行为治疗:运用各种方式训练患者的各种技能,如正确决策和解决问题,处理好人际关系,正确应对应激和不良情绪,和一些生活技能训练等。

3.家庭干预:家庭干预的要素是心理教育、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法、家庭支持及危机处理措施等的有机结合。家庭危机干预是指导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应付应激的方法,减轻患者压力。

三、护理措施 

1.早期干预

一般指在病人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后立即予以干预。在药物治疗方面,应强调早期、低剂量起始,逐渐加量、足量、足疗程的“全病程治疗”的原则。原则上单一用药。

2.无抽搐电休克治疗

对于出现冲动伤人、木僵或亚木僵、拒食、严重抑郁、自杀倾向的病人可以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,以期快速控制症状。

3.安全护理

15~30分钟巡视1次,对有自杀倾向的病人设专人护理,24小时在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。

4.饮食护理

①被害妄想的患者,可采取集体进餐制,或者采取示范法,让患者看到其他患者取走食物的场景;

②对于自责自罪的患者,可以把饭菜拌在一起,让其感觉是剩饭,以达到诱导进食的作用;

③对于衰退患者,专人看护,耐心等待,不可催促;

④对于不合作、木僵患者,诱导进食无效时应采取必要措施,如通知医生,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,以保证患者机体营养需要量。

⑤对于兴奋躁动可能出现抢食、暴饮暴食的患者,应尽量安排其单独进餐,专人看护,以防噎食。

⑥由于服用精神科药物或年龄较大导致吞咽功能较差的患者,应专人看护,给予软食或流食,并适当限制患者进餐速度,以防噎食。

5.药物护理

①确保药物服下:在急性期,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无自知力,不承认自己有病,常会出现藏药、拒服药的行为,护理人员在发药过程中,应一人发药,一人检查口腔,确保药物服下。

对于拒不服药,且劝说无效者,应与医生协商,改用其他给药方式,如肌注长效针剂等。

②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及效果: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症状的同时,也会存在各种不良反应。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、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。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缺乏主诉,所以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,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,并予以恰当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。

6.预防疾病复发

①彻底治疗,特别是首次治疗要听从医生的意见,足疗程治疗;

②坚持服药,是目为减少复发的最有效办法;

③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,罹患精神病之后,要有乐观主义精神立战胜疾病的信心;

④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家庭气氛,多和家人沟通,适当的参加些家务劳动;

⑤注意复发的早期症状,如失眠、早醒、多梦等睡眠障碍:头痛、头晕、疲乏、心悸等;烦躁易怒、焦虑忧郁等情绪障碍时,及时到医院就诊,听从医生指导;

⑥养成规律的生活和卫生习惯,戒除不良嗜好,多参加社交活动,提高社会适应能力。